DB62∕T 1364-2024 绿色食品 油橄榄生产技术规范(甘肃省)

ID

C4026848716547AD84CCDA30643FDA4D

文件大小(MB)

0.68

页数:

12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5/2/25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20,CCS B 33 □B62,甘 肃 省 地 方 标 准,DB62/T 1364—2024,代替 DB62/T 1364—2005,绿色食品油橄榄生产技术规范,2024 - 09 - 20 发布2024- 12- 20 实施,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62/T 1364—2024,目 次,前言.II,1 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 1,4产地环境.1,5肥料农药使用要求.1,6苗木繁育.1,7 建园 1,71园址选择.2,7.2 品种选择与配置 2,7.3 整地..2,7.4 栽植..2,8栽培管理.3,81 扩穴.3,8.2 松土除草.3,8.3 施肥.3,84 灌溉 4,85整形与修剪 4,8.6 有害生物防治.4,8.7 果园生草 4,9采收及贮运5,91 采收.5,9.2 贮运.5,附录A (规范性)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方法6,A1 孔雀斑病 Cycloconium oleagium Cast6,A2 OftSilS Phomopsis olea-europaea L6,A3 大粒横沟象 Dyscerus cribripennis Matet Kono.6,A4 油橄榄片盾蛇 o/eae Colvee7,I,DB62/T 1364—2024,刖 s,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62/T 1364—2005《绿色食品 油橄榄生产技术规程》,与DB62/T 1364—200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产地环境要求(见第4章,2005年版的第3章);,b)删除了制作堆肥(见2005年版的5.5);,c)更改了苗木繁育技术要求(见第6章,2005年版的5.1、5.2、5.3、5.4);,d)更改了建园技术(见第7章,2005年版的5.6);,e)更改了栽培管理技术(见第8章,2005年版的5.7、第6章);,f)增加了行间生草相关技术内容(见8.7);,g)更改了采收及贮运技术要求(见第9章,2005年版的第7章);,h)增加了规范性附录“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见附录A),本文件由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本文件由甘肃省林业和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标准起草单位: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开发办公室,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姜成英、李娜、吕斌燕、于文煌、王子乔、田茂林、张荣、吴文俊、张建霞、,王鹏,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5年首次发布为DB62" 1364—2005;,——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文件由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II,DB62/T 1364—2024,绿色食品油橄榄生产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油橄榄(OleaeuropaeaL)产地环境条件、肥料农药使用要求、苗木繁育、建园、栽,培管理、采收及贮运等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绿色食品油橄榄的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6141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GB/T 15776造林技术规程,LY/T 1532油橄榄,NY/T 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 1056绿色食品储藏运输准则,DB62/T 4493果园生草还田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产地环境,栽培区域气象因子应满足LY/T 1532的要求,产地环境质量应满足NY/T 391的要求,5肥料农药使用要求,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规定,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393的规定,6苗木繁育,按LY/T 1532执行,7建园,1,DB62/T 1364—2024,71园址选择,应选择坡度适中、运输方便,灌溉和排水条件良好、地下水位在2 m以下,病虫害少的地块,以土,壤pH值6.5.8.5的壤土、砂壤土为宜,土层厚度宜在60 cm以上,7.2品种选择与配置,721品种选择,选用经国家或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并适宜当地栽植的良种作为主栽品种,同一片,区宜选择2个.4个花期基本一致的品种,72.2品种配置,按LY/T532执行,7.3 整地,以带状整地和鱼鳞坑整地为主,整地方法及时间按GB/T 5776执行,7.4 栽植,741栽植密度,应根据地势和地形条件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以植株间互相不遮挡光照为宜,不同栽培模式可采用:,——一般栽培模式以每亩22株.33株为宜,山地果园栽植行沿等高线方向成行栽植,一般株距4,m.5 m;鱼鳞坑种植时随山势而种植,株间距4m~5m;,——超集约高效栽培模式株行距可采用(2.0-2.5) mX4.0m,7.42配置方式,按LY/T 1532执行,7.4.3 开挖定植穴,宜采用槽式或穴式坑定植。槽式坑宽100 cm~ 120 cm、深80 cm;穴式坑宽80 cm、深80 cm。将挖,出的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降雨较多21000mm或土壤较粘重或地下水位较高园地可采用起垄方式,垄高30cm.40cm,垄宽,1.5 m.2.0 m,在垄上挖穴式栽植坑,规格和方法同上,7.4.4 底肥,每穴施腐熟农家肥30 kg~50 kg或商品有机肥3 kg.5 kg,74.5栽植时间,以春秋为宜,春季以土壤解冻后至芽……

……